不久之前,北京城发生了一件大事。交通枢纽三元桥,上演了一场43小时换梁的“变身奇迹”。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不禁让人惊叹: “原来中国的桥梁技术已如此高超!”
这天,记者见到了刚刚从安徽返京的北京发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发研公司”)董事长潘鸿宝——三元桥“换梁”工程,正是他带领的发研团队积极参与并配合完成的。
43小时完成的“换梁术”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三元桥整体换梁的这43个小时之中,有30个小时是属于发研公司的。当时,桥面上的施工人员有200多人,同时施工的绳锯机达56台,潘鸿宝是此次旧桥切割工程的总指挥。“整个过程并没有预期那么顺利。”由于旧桥损害程度过大,无法整体驮运,出于安全考虑,指挥部经反复研究和衡量,决定将旧桥梁驮运到异地切割拆除的施工方案调整为原地切割拆除。
东连首都机场线,西接北京商业区,三元桥是北京交通枢纽中最为关键的“闸门”,这道“闸门”的手术可不好做。原本的方案是将旧桥梁整体切割分离,然后把中跨部分整体驮运至旧桥址南侧再切割拆分,现在调整为现场原地分块切割拆除。“这样的话,施工团队需要在原地将桥梁切割成小块,耗时也从原计划的3个小时变成30个小时。旧桥原地切割拆除也成为整个工程的主要流程和关键环节。”潘鸿宝解释道,“压力很大,但是我对我们的技术和团队有信心。”
在如此复杂的工程环境下,发研团队分秒必争,工程师以及施工队伍顾不上休息、咬牙坚持,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可以说,这次能创造出不可思议的“中国速度”,发研公司的努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没有特别强的意志力撑着,真的很难坚持下来。”潘鸿宝颇有感慨地说。
隔日,一段通过延时摄影记录“三元桥旧貌换新颜”的视频在Youtube上传,点击量迅速突破百万。在微缩视角下,随着天色变换,施工团队如同搭积木一般,干净利索地给三元桥完成了换梁大手术。
一个跨界者的传奇
作为创业训练营“联想之星”第四期学员,潘鸿宝跟同期学员一起穿越戈壁滩,骑行过青海湖。这些学员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领袖,在激烈的竞争中凭借着多年的拼杀,在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不久前,他们奔赴大西北,体验地理概念上的艰难险阻。“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非要跑到大西北,花钱买罪受。我不那么认为,艰苦的环境给了我平时无法获得的体验。大家可以互相支持和帮忙,但最终的路还是得你自己去走,这个过程是别人替代不了的。创业也是一样。”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钻探专业的潘鸿宝,因为在校期间成绩优异、表现突出,被分配到了冶金工业部地质勘探总局(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的前身),从事人造金刚石贸易方面的工作。也正是在与金刚石打交道的这些年,潘鸿宝发现了商机。作为世界上最为坚硬的一种物质,金刚石可以在工业生产中完美的切割数百种材料,钢筋混凝土就是其中一种。“为什么不把这种金刚石切具运用到建筑和交通工程中呢?”有着多年地质勘探专业背景的潘鸿宝,看准了这个在当时还不太受关注的行业,毅然放弃机关的“铁饭碗”,在北京创办了发研公司。
混凝土切割,这个看似冷门生僻的技术,却是大批修复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人在年轻健康的时候,可能不会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身体出了问题怎么办,同样,我们在建设初期也往往会忽略未来修复的问题,但这种问题终究无法回避。”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公路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从天堑到通途,崭新的桥和路编织成网,纵贯九州,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近些年,大量的公路从建设期向养护期过渡,路桥的加固和维修项目日益增多,切除旧的“病灶”,可以使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焕发出新的活力。潘鸿宝,是比较早进入这一领域的人。经过大量项目的锤炼,勤奋好学的潘鸿宝很快就成了建筑和交通领域中切割工程方面的专家。随着承接工程的体量和难度越来越大,发研公司的技术优势日益凸显。在切割这个领域,同行业大多数公司都规模较小,以“小作坊”式的发展模式存活。发研公司能够在这十几年的发展中,始终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并成功引入老牌国企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作为战略投资者,这和潘鸿宝重视技术,做事追求极致的管理理念是分不开的。
极致认真造就发研品质
“我出生的那个年代,物资匮乏,还闹过饥荒,好在我的家乡是个鱼米之乡,饿不着肚子。”潘鸿宝,出生在安徽省当涂县,母亲的严格造就了他极致认真的品质。在潘鸿宝的书柜里,放着一份大学时期的毕业论文,几十页的手稿,没有一处错别字和涂改痕迹。还有一份中专时期的实习报告,也同样是工整得出奇,内附多幅手绘机械图。这么长篇的手稿一点错儿都不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潘鸿宝笑言:“其实也没什么诀窍,就是认真。”正是凭着这股子极致的认真劲儿,发研公司自2002年成立以来,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精雕细刻的品质工程,涉足商住、交通、能源、工业等多个领域。
“多年来,我们一直都非常注重技术的研发,并且大力地投入。”在结构改造加固和金刚石无损性钻孔与切割领域,特别是在高精度、大口径、任意角度的超深混凝土钻孔,以及大面积精确切割和水下切割等领域,发研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其中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结构改造施工技术荣获中施企协科学技术奖(奥运专项)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发研公司的管理中,潘鸿宝十分注重对专业领域高、精、尖设备的引进和技术工艺的研发。目前,发研公司代表着我国混凝土钻切行业的最高水平与国际知名企业进行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国内率先开发高压水力破除混凝土、水下深度切割等领域的专业市场。
未来,发研公司还将在“互联网+”的路径下,继续在商住、交通、能源、工业等多个领域进行探索。用极致的技术、极致的设备和极致的管理,打造出中国钻切行业最极致的品牌。
博雅国际中心写字楼A905
邮 编:100102
电 话:010-84782070
传 真:010-64420772
业务电话:400-098-0982
邮 箱:bjfy@fayan.cn